随着秋季到来,温度逐渐降低,土壤水分减少,这正是许多苗木(尤其是造林用苗)出圃的黄金时期。秋季起苗不仅有利于苗木的休眠和养分积累,还能为来年的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起苗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苗木的成活率。今天就来详细聊聊秋季起苗的注意事项。秋季起苗的最佳时机是在苗木的叶子已经凋落,准备进入休眠期之时,即10月下旬开始。此时,树干营养成分较丰富,能有效保护树干和根系,提高起苗后的成活率。落叶树种从秋季落叶开始到翌年春季树液开始流动以前都是起苗的好时机,常绿树种除上述时间外,也可在雨季进行起苗。观察土壤湿度:在起苗前7天左右,仔细观察苗木周围的土壤是否因干旱而缺水。如果土壤过干应适量浇水,确保土壤松软,便于起苗,同时让苗木根系充分吸收水分。修剪枝杈:起苗前,应对苗木的枝杈进行适当修剪,去除坏死或干枯的部分,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带土球起苗:根据不同苗木和规格带上适量的土球,以保护根系不受损伤。土球的大小根据苗木的大小和根系发育情况来定,然后用包装袋包好,防止营养流失。
轻拿轻放:在起苗和搬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苗木造成机械损伤。轻拿轻放,保持土球的完整,减少根系暴露时间。
分类存放:起出的苗木应分类存放,避免不同品种或规格的苗木混杂在一起,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栽植。
秋季起苗后,由于温度逐渐降低,需要做好防冻处理,防止苗木被冻伤。常见的方法有用湿草袋或蒲包将苗木根部及部分茎部包好,这样既能保暖又能保持水分。同时,对于需要长途运输的苗木,更要做好保温措施,确保苗木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冻害。 起苗后应尽快进行栽植,以减少根系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降低失水风险。栽植时要根据苗木的规格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栽植深度,确保根系舒展并与土壤紧密接触。栽植后要及时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等,为苗木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文章来源(园林头条)
|